微信 |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法院新闻

用法治力量架起群众“连心桥”
——襄阳法院积极创建“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纪实

时间: 2022-12-26 09:36 来源: 襄阳中院

2022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开展“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要求全国各地法院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如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襄阳两级法院孜孜求索,推出了一批为民惠民便民的实招硬招,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整治了一批影响群众获得感满意度的顽瘴痼疾,建立了一批务实管用的规章制度,用法治力量搭建起一座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紧盯“急难愁盼” 厚植群众基础

微信图片_20221226093439.jpg

“感谢您的公正裁判,为我们近千名业主伸张了正义!”11月8日,来自襄阳某小区的业主代表们为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二庭法官王进送上了一面“崇法明德 公正为民”的锦旗,感谢她的专业裁判,维护了小区广大业主的权益。

一面面锦旗就如同一张张镜子,不仅体现了当事人对法院工作的认可,也映射出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同样也是襄阳两级法院公正司法为民的缩影。

微信图片_20221226093442.jpg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从“霸王餐”逃跑摔伤反向餐馆索赔案到阻碍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案,从法检“两长”同庭履职到开展涉民生集中执行活动,从发出全省首份家庭教育令到成立全省首个“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桩桩件件,一头连着人民的“急难愁盼”,一头系着人民法院的责任担当。

今年来,襄阳两级法院全面准确贯彻实施民法典,一审审结各类民事案件4.68万件。严惩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等犯罪案件2件4人,依法保障“食有所安”。

坚持房住不炒,一审审结涉房纠纷案件2350件,依法保障“住有所居”。

擦亮“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品牌,成功调解劳动争议417件,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1129.6万元。

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为农民工追回“血汗钱”2133.5万元,依法保障“劳有所得”。

妥善审理医疗纠纷案件79件,依法保障“病有所医”。为经济困难当事人缓减免交诉讼费306.94万元。

……

一串串数字述说着襄阳两级法院不断强化民生司法保障的成绩,一份份案卷寄托着襄阳两级法院的公正司法为民的情怀。

“智慧法院”赋能 高效司法为民

微信图片_20221226093448.jpg

“这个移动微法院真的太方便了,一部手机就能轻松搞定,法院一趟都不用跑!”2022年6月16日,枣阳法院立案庭工作人员发现,一企业通过“湖北移动微法院”提交的立案申请符合受理条件,但提交材料不符合要求,便迅速通过预留电话号码指导其按操作流程再次上传相关诉讼材料,最终该案在当天成功立案并向审判团队分流,快速进入审理阶段。

“让数据多跑路,让当事人少跑腿”。近年来,襄阳两级法院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以信息化助力诉讼服务,加强诉讼服务体系建设。

襄阳中院深化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在诉服中心新设缴费窗口、执行事务窗口,深度运用微信小程序、移动微法院、收转发E中心等便利服务平台,让群众参与诉讼“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次办好”。加快智慧法院建设,积极运用在线诉讼平台,为群众提供全流程、跨地域的线上诉讼服务,有力提升了办案效能、减轻了当事人诉累。

目前,全市法院共网上立案26698件,网上处理率100%。加强随机分案,各法院随机分案率均超过90%的及格线。深度运用“收转发e中心”,全市法院累计接收材料23.2万次、电子送达204.9万次。开展诉讼费网上退费,建立诉服质效得分通报制度,在全省法院诉讼服务质效评估中,市中院位列全省中院第五,高新、襄城等5家法院进入全省基层法院前十。

在襄阳市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组织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百佳案例征集评选活动中,襄阳中院《一站式诉讼服务 快速高效解民忧》荣获优秀奖案例。

襄阳法院抢抓人民法庭信息化规范化建设机遇,全面启动法庭多功能室建设工程。围绕人民法庭“三个便于”的工作原则和“三个服务”的功能定位,全市21个派出法庭多功能室已正式建成,“智慧法院”在不断升级。

微信图片_20221226093453.jpg

近期,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为保证审判工作不停歇,襄阳两级法院迅速转变办公办案方式,通过“互联网+”工作模式,充分利用电子送达、“云”庭审、“云”调解、线上执行等方式开展办案,智慧赋能、数据跑路,确保司法为民“不掉线”,赢得了当事人的一致好评。 

站稳人民立场 恪守为民初心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作为审判体系的“神经末梢”,人民法庭具有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独特优势,是人民法院参与和服务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重要力量。今年,襄阳两级法院推进“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围绕“一院一策”“一庭一品”优化布局体系、4月6日,襄阳中院下发了《关于院领导定点联系人民法庭工作的通知》,全市两级法院班子成员每人定点联系一个人民法庭,负责指导落实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工作。

包保院领导主动下沉基层,实地调研指导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了解基层人民法庭人员配置、案件办理、服务乡村振兴及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情况,法庭建设推进情况,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基层人民法院迅速行动,积极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工作,争取划拨建设用地及相关建设配套资金。

目前,全市设置人民法庭65个,挂牌成立金融、家事、道交、旅游、知识产权等专业或特色法庭22个、法官工作室21个、巡回审判点31个,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水平和基层司法能力不断提高。

微信图片_20221226093456.jpg

老河口法院嵌入“红白理事会”,助力乡村移风易俗;南漳法院借乡贤之力,以“服务队”作出“大文章”;樊城法院法治讲堂“典”亮民心 ,法律服务人人共享;襄州办好群众“小”案件,彰显司法“大”作为……常态化开展“法治夜校”、巡回审判、送法下乡、以案说法等活动,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贡献司法力量。襄州伙牌法庭精准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经验做法入选全国法院第三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

审理一案,宣传一片。襄阳两级法院加强总结宣传,襄阳中院在微信公众号开设“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人民法庭印象”等特色专栏,在内网编发“我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信息简报,推荐各法院经验做法。积极主动挖掘宣传“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闪光点”,及时总结提炼好经验、好做法,努力提高群众知晓率、增强群众获得感。

公正司法为民没有终点,襄阳两级法院一直在路上。

微信图片_20221226093503.jpg

襄阳两级法院严守公正底线,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提升审判质效和司法公信力,规范审判权力运行。坚持放权与监督相结合,健全“四类案件”识别监管机制,让院庭长在审执一线“办好案”“管好人”。从严掌握发回重审、指令再审程序,加大提级管辖、提级执行力度,避免因程序空转导致“案结事不了”。严格审限管理,开展长期未结诉讼案件专项治理行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司法效率问题。严格开展“问题案件”评查、涉企案件评查和长期未结案件评查,对评查发现的问题,按照性质和后果进行处理和追责。

“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将依法办案作为参与‘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基本途径,着力搭建司法服务新平台、拓展司法为民新举措。持续深化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在共同缔造中积极展现法院作为。”这是襄阳两级法院干警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