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审务公开 > 案例指导

谷城法院成功化解一起“礼尚往来”纠纷案

法官呼吁:礼尚往来要理性

时间: 2012-09-29 15:47 来源: 谷城县委政法委

因“礼尚往来”金额差异发生纠纷,兄弟俩反目为仇甚至大打出手。9月20日,谷城县石花法庭在将矛盾纠纷化解调处后,弟弟高某痛哭流涕,对法官发至肺腑说:“我真不该死要面子!”

2009年9月,在外打工的弟弟接到哥哥的孩子喜得贵子的消息后,非常激动,不远万里赶回家中为哥哥的大喜事表示庆贺。处于一脉同胞的亲情关系,在外捞了“一桶金”的弟弟激动之余,赶了一份3000元的大礼。2010年3月,弟弟外嫁姑娘,哥哥也不例外还上了3000元的情。8月,哥哥的孙子一岁周日,弟弟又是慷慨解囊,3000元写上礼单。今年4月,弟弟的姑娘坐上月子,哥哥考虑到侄女已是出嫁人,只上了500元的礼。眼看着2000多元的“往来”打了水漂,弟弟满腔怒火,质问哥哥讨要说法。聪明的哥哥给了两条理由,一是侄女是出嫁人不必要来往过大;二是现在手头过紧,待以后弟弟家再过事时还上。“小心眼”的弟弟认为哥哥是在糊弄自己,感觉到自己吃了大亏,一口闷气一直憋在心里。今年插秧放水时,因放水先后的问题同哥哥大闹起来,直到后来大打出手。在村里调解时,因为涉及到金钱利益关系,便将问题移交给了法庭。法官认为,“礼尚往来”属于一种自愿默认行为,靠的是信誉与诚信,不受法律的约束。法官呼吁:礼尚往来要理性,不可死要面子活受罪、先排场后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