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法院新闻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市法院开展“致敬抗战英雄 赓续双拥传统”八一建军节主题活动

时间: 2025-08-02 11:32 来源: 襄阳中院


 640 (11).jpg

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弘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8月1日上午,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组织院机关退伍军人前往宜城市张自忠将军殉国纪念园和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开展八一主题活动。

八十五年前的5月16日,抗日名将、时任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在这里身中八弹壮烈殉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今天,市法院的退役军人,将手中黄菊轻轻放在长山之巅的纪念碑前,向这位用生命诠释“尽忠报国”四字的民族英雄致以最庄严的军礼。

血染襄东:一个将军的最后时刻

1940年5月,日军集结三十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意图切断中国抗战运输线。面对强敌压境,张自忠毅然决定亲自率领仅有的两个团兵力东渡襄河截击日军。

640.jpg 

5月15日,张自忠所部在宜城南瓜店以北陷入日军重围。六千日军包围了仅剩一千五百余人的中国军队。激战中,张自忠右腿被炮弹炸伤仍坚持指挥。至16日午后,部队伤亡殆尽,日军子弹洞穿将军胸膛。弥留之际,他留下最后遗言:“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

山河回响:集体诵读《满江红》

640 (1).jpg

“我死国生,从容去,国殇民恸。回首处,家山还远,高堂难奉!”在殉国处纪念园,市法院的退役军人齐声诵读张自忠将军亲笔写下的《满江红》,铿锵之声在山谷间回荡。

这首鲜为人知的词作写于将军殉国前夕,字字泣血。

“荣辱一肩担,国为重——这七个字正是将军一生的写照。”一名退役军人在诵读后动情地说,“北平沦陷时他曾背负‘汉奸’骂名,却忍辱负重;重返战场后以七处负伤、壮烈殉国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赤胆忠心。这让我们这些穿过军装的人,更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军人气节。”

纪念馆追思:穿越时空的对话

献花诵读仪式后,老兵们来到宜城市区的张自忠将军纪念馆。这座建于1991年的纪念馆,门楼两侧花岗岩上镌刻着“尽忠报国”与“英烈千秋”的挽词,无声诉说着这位民族英雄的崇高地位。

馆内九个展示厅以三百多件遗物、手迹、照片完整呈现了将军从投笔从戎到血染襄东的一生。在展示1940年5月那场惨烈战役的展厅,玻璃柜中陈列着将军牺牲时随身携带的钢笔和怀表,表针永远停在了那个悲壮的午后。

“看这里,”一位老兵指着展示墙上的文字,“将军在牺牲前写给部下的信中说:‘只要敌人在我们国土上一天,我们就必须打下去,死而后已’。这话今天听来,仍然振聋发聩。”

精神传承:从抗战烽火到和平年代

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在脚下这片土地上尤为深刻。在革命烈士纪念馆,当退伍军人们看到张自忠将军被列入“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名录时,都不约而同地驻足。

十里长山的苍松翠柏间,张自忠将军纪念碑静静矗立,守护着这片他为之献出生命的热土。八十五年过去,将军“我死国生”的呐喊,依然在中华儿女心中回响;他那“荣辱一肩担,国为重”的担当,早已融入民族血脉,化作新时代奋进的力量。

值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当我们缅怀那些以身殉国的英烈,更应珍视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脱下了军装,脱不下军人担当,市法院退伍军人将永远保持革命军人特有本色品格,牢记使命担当,在法治轨道上续写爱国爱岗敬业奉献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