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法院新闻

暖心!实在!襄阳中院司法服务”组合拳”为企业发展提气“壮骨”

时间: 2021-05-27 09:18 来源: 襄阳中院

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以落实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为抓手,做好“优、稳、活、新”的文章,为我市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保障。近日,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市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多部门均通过简报的形式,推广了该院的做法。
        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司法服务企业措施。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先后2次召开企业家座谈会,系统梳理企业司法保障工作存在问题,紧盯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对法律的需求点,有的放矢提出司法建议,帮助企业解决现实困难。制定《关于全市法院促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再提升的实施意见》,提出服务企业21条具体措施,全市10个基层法院均出台配套措施。
        组建调解团队,夯实司法服务企业基础。全市两级法院均设立诉调对接中心,建立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名册,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全面实现调解前置。由法院专职调解员组建专业调解团队,从诉前、诉中到执行,全流程化解专业疑难案件;全市法院引入135名律师参与调解,发挥律师专业优势;引入市工商联、市总工会、市总商会、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等5家特邀调解组织和186名特邀调解员,开展“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前调解工作。
        注重宽严相济,增强司法服务企业动能。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把保就业、稳企业作为办理涉企执行案件的底线要求,今年元至4月,全市法院共执结案件6449件,执行到位金额7.3亿元。一是优化执行方法。审慎冻结企业银行账户,对厂房、机器设备等财产采用“活封”等执行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执行措施对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高新法院在执行某公司买卖合同案件时,将“死扣”变“活扣”,双方达成分期履行和解协议,确保企业的正常生产。二是讲究执行策略。对于故意隐瞒、转移财产,斗智斗勇、依法查扣财产,帮助企业挽回损失。今年4月,市中院在执行某公司汽车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保全案中,远赴广东将隐藏在树林和停车场的91台车辆成功保全,为东风公司标的额达四千余万元合同纠纷案审理执行打下坚实基础。三是把握执行时机。对资金链暂时断裂但仍有发展潜力的被执行企业,引导其通过分期履行等方式还款。襄州区法院在办理30家零部件供应商起诉九州公司案件中,力促企业与案内案外208家供应商达成债务和解协议,同时主动修复企业信用,助其战略重组、破茧重生。

接受社会监督,提升司法服务企业效果。制作《办理涉企案件服务营商环境监督卡》,发动市场主体对全市法院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监督,在立案时和案件审理中向涉企案件当事人随案发放,当事人可对承办法官在办理涉企案件过程中践行“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情况进行评价,由监察部门根据情况整理、处理、反馈。